初延壽禪師提倡「禪淨合一」,認為參禪與念佛可以兼修,並行不孛,尤其念佛有助於禪。

修,所謂:念佛投於亂心,亂心不得不佛。念佛已成了禪定的手段。延壽的〈念佛四料揀〉偈語揭示了:禪與淨土的關係及禪淨雙修的益處:

有禪無淨土,十人九蹉路。陰境若現前,瞥爾隨他去。

無禪有淨土,萬修萬人去。但得見彌陀,何愁不開悟。

有禪有淨土,猶如戴角虎。現世為人師,來生為佛祖。

無禪無淨土,鐵床並銅柱。萬劫與千生,沒個人依怙。〈《淨土指歸》〉。

延壽以為:只知修禪而不知修淨土,很少人能闖過中陰輪迴這一關的,定力不夠,就隨業力往生去了。

只知修淨土而不知修禪,百分之百可以往生淨土,親聆彌陀的教誨,何必憂愁不能開悟。禪淨雙修最為可靠,既有他力又有自力,左右逢源,就像長了角的老虎,勇猛無比〉樣,今生可以成為教導眾生的法師,來世可以成佛作祖。

不修禪也不修淨土,只知死究義理的人,那麼萬劫千生也找不到安生立命之處了。

由此可知:延壽把淨土的重要性置於禪悟之上,同時把禪淨雙修作為最佳的修行方法和最易獲益的途徑。

自從延壽倡導禪淨雙修的主張後,淨土與禪宗即同衍並盛,明代袾宏〈別號蓮池〉為中興淨土的宗師,試圖以經教來拯救禪宗的危機,他說:

「參禪者藉口教外別傳,不知離教而參是邪因也,雛教而悟是邪解也。饒汝參而得悟,必須以教印證,不與教合悉邪也」〈《竹窗隨筆。經教》〉。

袾宏主張以經教印證參禪,這才是正解正悟。然而,當時教界「參禪者譏念佛為著相,勵行者呵修定為落空」〈《竹窗隨筆。種種法門》〉。所以他說: 「參禪人雖念念究自本心,而不妨發願,,願命終時往生極樂。......然則,念佛不惟不礙參禪,實有益於參禪也」〈《竹窗隨筆。念佛不礙參禪》〉。

參禪的人雖然力圖深究自心,但不〉定能到達真正的涅槃境界。所以不妨發願往生淨土,〉心念佛,有佛力的直接加持,命終之時,終能步入極樂,永無後顧之憂。蓮池又說: 「若夫觀心而妙悟自心,觀無生而得無生忍,此正與念佛人上品上生者同科,又誰軒輊之有」〈《竹窗隨筆。念佛鏡》〉。

「無生忍」也稱「無生法忍」,意指把心安住於不生不滅的道理上。「於無生滅諸法實相中受、通連、無礙、不退,是名無生忍」〉《大智度論》卷五○〉。〉般而言,修至大乘七地或八地菩薩即得無生法忍,安住於諸法實相不生不滅之理而不動不退。蓮池認為透過禪修而妙悟自心、得無生忍和經由念佛而得上品上生是相同的境界,彼此無分軒輊。他認為參禪和念佛都是通向解脫的路徑。

蓮池的禪淨合〉說影響了德清〈號憨山老人〉。憨山認為佛陀說法,以〉心為宗,「無論百千法門,無非了悟〉心之行,其最要者,為參禪念佛而已」〈《憨山老人夢遊集》卷九。〈示慧鏡心禪人〉〉。他主張參禪念佛是了悟〉心的重要方法,並指出「初參禪未悟之時,非念佛無以淨自心」〈同上〉,心淨之後自然就能領悟自性。憨山說: 「若念佛念到〉心不亂,煩惱消除,,了明自心,即名為悟,如此念佛,即是參禪」〈同上〉。

他把念佛看戌是參禪的必要步驟,念佛念到〉心不亂,了悟自心,也就是參禪了。憨山教導參禪的人把「阿彌陀佛」四字當作話頭:

「念佛審實公案者,單提〉聲阿彌陀佛作話頭,就於提處即下疑情,審間者念佛是誰。再提再審,審之又審,見者念佛的畢竟是誰」〉《憨山老人夢遊集》卷九。〈示念佛參禪切要〉〉。

明朝末年已是佛教末法之世,人心惡濁,少有利根,所以憨山主張從念佛入手參禪修道,念佛與參禪兼而修之,並且說「修行出生死法,方便多門,唯有念佛求生淨土,最為捷要」〈同上,〈示修淨土法門〉〉。念佛求生淨土最為直接簡單,是跳脫輪迴、獲得涅槃的最佳門徑。

明末高僧蕅益名智旭,別號八不道人,以一念統攝教禪各家,最終則歸於念佛的當下之念,也就是至心念佛。

智旭認為佛家各宗原本出自淨土,「若律、若教、若禪,無不從淨土法流出,無不歸還淨土法門」〈《靈峰宗論》卷六〉,念佛法門是一切法門的根本。他以持名念佛統攝一切宗、教、事、理,又主張禪淨合一,以參禪工夫求生淨土,智旭說:「禪者欲生西方,不必改為念佛,但具信願,參禪即淨土行」〈《靈峰宗論》卷四〉。,「參禪必不可無淨土」〈《彌陀要解》〉,又說: 「究此現前」念心性名為參禪,達此現前〉念心性名為止觀,思維憶持現前〉念心性名為念佛」〉《靈峰宗論》卷五〉。

他將參禪、止觀、念佛聯繫起來,而念佛就是參禪,在修行實踐上調和了參禪與念佛。智旭再三強調淨土的圓滿,在他所處的時代,禪淨合一已變成了以淨攝禪了。

 

 以上文字皆出於網路,若有侵犯版權,請留言告知,立刻刪除文字圖檔;若要轉載請自便,十方來,十方去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ytbo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